首页 新闻 正文

《品茶 品书 品王海》

2020-05-27 11:49   来源: 国际中文网

王海新作《金花》面世,我有幸抢先读了一遍。《金花》中我读到了茶人、茶事、茶风。再回望王海先生本人的一颦一笑,就不由地品味起来:这人、这书、这茶,都给人一种厚重的坦荡,真谓茶如其书,书如其人,韵味浑然一体。



1、品茶

贯穿长篇小说《金花》一书的一根红线是茶,茶庄茶商演义茶人的故事;一股浓浓的茶味始终弥漫书中,仿佛我所静坐的书屋也能闻到那远远飘来的茶香。这种香味不轻飘、不凌乱,却时时撩拨着人心,让人去寻找跌宕起伏的下文,痴迷远方,痴迷王海先生。

女主人公金花是个清末民初的女性,没有我们当今半边天精英的信息量和广阔视野;可她在传承泾阳茯茶的道路上却越走很远,西域、俄罗斯、罗马都留下了她的名号。但金花的思想情感却并未远行,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内独舞。当她把思想感情全部孤注一掷的时候,现实馈赠她的也远不止是经济利益,更有人性温暖和心灵的慰藉,使她对死去的丈夫有了个圆满的交代。王海先生的钢骨柔情在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自然,一个女人独闯天下很累,在商业角斗中伤情伤身。可换来的是德胜茶庄的茶品远销他国异域,使她对业已衰败的王家大院起死回生的愿望得以实现。为了把这种根植于内心的热望得以延续,她不遗余力培养继子德福重整旗鼓,母子接力,把朴实的经商行为化作攻坚克难的言传身教;其励志示范作用体现了王海先生传递正能量的潜意识。

泾阳茯茶走出了很远很远,远到了它自己都不敢想象的思维尽头,那个地方它们的前辈似乎也不曾去过。岂不知,它们仍然没有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掌心,仍然在王海先生笔下的字里行间打转。茶香茶语没有离开华夏文明的氛围,茶经茶道依然体现着华夏儿女自强与睿智的光芒。金花收获的是道义上的安静和舒坦,德福收获的是给予意义上的信任与传承。

最主要的是金花选择了她该选择的,却也放弃了她本不该放弃的,让读者不得不迷信传统道德观念的神奇魅力。王海先生的为人处世精髓也都全部凝聚在了这里。



2、品书

王海先生之前的长篇小说《新姨》的故事过于悲戚,让我久久不能接受;历史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伤痕,几十年挥之不去;即使是好了伤疤也难忘其疼,更不用说还有那隐约的印记久久无法消退。可云之所以一直为新姨,最终没有走出一个"新"字,直至老死;传统的观念左右了她,世俗的氛围束缚着她,让她怎么都走不出自己心灵深处的那堵篱笆,让人惋惜,让人心疼,让人老半天回不过神儿来。或许王海先生也曾为自己的这种"残忍"结局下不了手,可艺术的魅力也许便因此而变得更加牵动人心。

可云走不出一个新字,而她倾情等了几十年的旺财却走了出去。他或许并不是潇潇洒洒地走过一生,但他想得到的终究还是得到了,哪怕换了一种方式还是得到了。这让我常常想起广为流传的许多台湾老兵终生未娶的壮烈,生生让人感觉到:旺财亏待了可云,可云苦煞了自己;不值,一千个不值,一万个不值。曾经有人说台湾老兵之所以能做到终身不娶是因为那里的性市场比较发育,解决人伦问题非常方便。看来也不尽然,旺财不是就没有被这种市场化诱惑所消遣吗?看来最终还是有另一种观念在起作用,那就是传统,潜藏于王海先生脑海的那种传统意识。



3、品人

我的一位文友说:还没见过像王海老师这样自己成功了,还不遗余力帮助别人也走向成功的人。王海先生这种提携后生、兼顾天下的胸怀,显得尤其难得。

即使没有接触过王海先生的人你也不用太遗憾,你可以从他的书中很轻易就能感受到这种情怀所在,坦诚厚重的光芒随处可见。而熟悉王海先生的人自然可以当面领略他的大度、平实,也就明白文如其人并非虚言,读其书并不耽搁你了解其人。茶香似书香,书格即人格,一样的厚重,一样的平实与理性,让你不虚此行。

也许,你不认为王海先生是个传统观念极强的人,但你看他所设计的每一个人物,或正面的或反派的,都非常有传统意识,几乎看不到那种彻底颠覆传统文化的精神败类,看到的只是相对调皮捣蛋的关中楞娃。这无形中把作者心目中的价值观暴露无遗。也正是由于这种特质,才使王海先生作品的厚重感与日俱增,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审美味蕾。



我们是读着《弟子规》和《三字经》长大的一代,在博大精深的营养液里浸泡了这么许久,骨子里渗透的都是精粹;要说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能转变自己的某些观点不是没有可能,但极为有限。只要王海先生坚守着传统文化的精粹,可云就不可能走出去,旺财也没能走出去;金花没有走出去,德福又何尝能走出多远?可以设想,王海先生在文坛叱咤风云,粉丝不下千万,由于他的思想深处的那股子底蕴十分执着,他所引导的读者,又怎能摆脱传统文化的轴心?其励志教化作用由此产生。

一个普通人,当他不经过辗转反侧的深思,是不会找到自己思想迷途的突破口。当我还没有更多地接触王海先生的时候,我感觉到他就是一个众人倾倒的作家偶像,满腹故事而又文辞隽永。可当我亲耳倾听了他自己的故事后,我才恍然大悟:他的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故事,无不是从他那曲径通幽的人生历练中提炼来。

没有那么潜藏已久的文化底蕴,没有那始终扎根于生活基层的生活经历,就不可能有那么多沉甸甸的哲学思想灌注于文学作品。

说来说去,茶也罢,书也好,都源于一个睿智厚重的三观之本。

编辑/王可儿、罗国栋、唐伟贤



王海简介:

王海,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长篇小说委员会副主任、咸阳市文联副主席、 西咸新区作协主席、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咸阳文物旅游形象大使。

王海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鬼山》、散文集《我们一起走过》、长篇小说《老坟》《人犯》《天堂》《城市门》《新姨》《金花》。

21世纪之初,长篇小说《老坟》出版、2005年《老坟》获得美国“国际文化与科学交流奖”;2002年小说《人犯》出版、2009年入选“建国60年十大法制文学献礼作品”;2006年小说《天堂》出版、被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改编成话剧《钟声远去》、荣获国家文化部“优秀剧目”、2007年进京参加中宣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话剧百年诞辰纪念暨全国优秀话剧展演”荣获二等奖,2019年小说《天堂》改编大型秦腔现代剧《春上五陵原》,2009年小说《天堂》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会上、被推荐为“中文必读书”;小说《红柿的婚事》改编广播剧《柿子红满坡》;2011年小说《城市门》出版,在陕西广播电台连播,获“陕西广播影视奖”一等奖,2012年荣获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同名电影《城市门》,2014年11月参加第十届中美电影节获《入围奖》。小说《城市门》2014年10月再版,11月由五洲文化出版社翻译英文版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贺军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国际中文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