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 教育 正文

李家俊: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2020-11-24 10:27   来源: 互联网

国家科技创新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面向未来,如何加强创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已成为我国高校必须回答的问题。


培养具有强烈的祖国情怀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民利益,服务国家利益。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培养的黄金时期。一流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要自觉担负起历史责任,积极把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只有把亲情乡情放在首位,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这就要求高校要把培养新人、建设好队伍、教授课程作为重点。


1606184922911427.png


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创新不是简单的调整和改进,而是从“0到1”的突破。建设一流大学,要着眼未来、面向未来,以科学研究的原创性为全人类未来发展提供动力,培养更多“突破科研围墙的人”。同时,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一流大学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革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布局重要科研方向,主要研究平台和重点创新团队。大力推进跨学科研究。推进跨学科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科学前沿和重大原创科研成果取得重要突破,培养跨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要高度重视跨学科、跨学科研究,在重点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形成一批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的大团队,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出大成果。


培养善于解决关键核心问题的创新型人才。解决关键核心问题,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是新时期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这对高校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要求高校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和高度尊重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高校可以以建设“新工程”为契机,以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协作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优秀工程人才。同时,创建“与时俱进”的新型工程专业结构,开设机械、光学、信息、计算机等学科,培养具有工程制造和科学发现能力的优秀工程人才。构建“融合创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国际合作,实现教育要素的深度融合。


新时期一流创新人才的培养事关发展、关乎未来、关乎振兴。高校要牢牢把握“扎根中华大地”这一关键根,为培育民族复兴担当重任的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国际中文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