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沉溺于方言网络文艺中的乡土气息
语言是文化的天然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底色。一声悠悠的乡音,带着故土的芬芳,成为心底最深的乡愁印记。不同的方言对应着不同地区的历史传承,民俗礼仪,人文风俗。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提倡"共同语言"的现代社会,方言及其相应的文学艺术形式日渐式微,"故乡"的缩影日渐消退。以多种艺术形式保存和传播方言,既能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又能使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复兴。特别是在网络文艺繁荣的当下,寻找新的文艺形式和表达空间来激活方言,唤起方言的新活力,维系乡土记忆与都市生活的精神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通过对方言的起源和文学艺术风格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地方曲艺最能反映方言的文化特征,如秦剧、豫剧、粤剧等。押韵戏曲词依托方言特点,唱出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的特色。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和互联网的影响,把地域文化与方言结合起来的音乐形式是网络上的原创歌曲。例如,流行的陕西方言民歌"西安民歌"、缩影主题曲"重庆的味道"、低苦的艾乐队的"兰州",都是方言中带有地域风情和美食美的唱腔,既是自我媒体内容制作人表达乡土声音、支持乡情的载体,也是网民了解城市文化的有效途径。
方言网络歌曲为方言的传承找到了舞台,也让方言褪去了"土","俗"的标签。川渝风情说唱,三秦大地摇滚,已成为网时代追求的新时尚。川渝说歌的歌词,带着四川青年文化的地域性,成为年轻人享受生活,敢玩敢玩的写照。四川方言是一种清脆,活泼的声调和韵味,自然带有平易近人的基因,如"灵爷听命"中的"通达",不仅形象清新,而且易于传播。而平民化的宏大叙事解读,也在网络文艺作品中找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十三五,八支板!》将方言与英语,说唱,四川"钱板"相结合,用弹幕互动大熊猫,峨眉山,三星堆等四川元素,展现巴蜀山川钟灵毓秀。在四川方言中,"巴适"的意思是很好,很舒服,很地道,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乡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