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产 正文

坚信绿色环保理念,贝壳“蓝海行动”促使福建红树林修复

2020-09-23 13:45   来源: 互联网

近年来,公众环保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低碳环保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新趋势,家庭办公、非接触式服务、网上交易、绿色旅游等新变化也在生活中悄然普及,许多国内企业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绿色经济的发展。


最近,中国领先的在线和离线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壳牌搜索(Shell Search)推出了"蓝海行动"(Blue Sea Operation),与北京企业家环境保护基金会合作,帮助保护和修复福建沿海湿地的红树林。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虚拟现实(VR)查看房子和虚拟现实(VR)在贝壳搜索平台上看到房子来收集能量和参与公益项目。


  


  足不出户也能参与环保,看房+公益一举多赢



蓝海行动是壳牌公司发起的低碳家庭安置公益活动,旨在支持北京企业家环境保护基金会发起的SEE海洋保护项目的发展。9月13日,该项目合作仪式在福建省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卢浮宫保护站)举行。第一期计划以低碳能源收集的形式,为福建省九龙江口沿海湿地种植32000株红树林幼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和河口潮间带的一种独特植被,由于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繁殖能力,红树林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能力,能够有效地保护海岸、海滩和沿海农田农舍,被称为"海岸卫兵"。


福建龙海九龙江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是全省最大的,单株秋茄红树林在全国排名第一。由于九龙江河口水流迅速,浪浪汹涌,全年台风横渡,加之人类活动采砂过多,海滩外缘红树林继续退化和流失,60%以上的红树林仅在浮标保护站就丢失了,严重破坏了天然堤坝和红树林抵御九龙江河口风浪的能力,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习编辑:顾萍)-


为保障自然环境的健康发展和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贝壳搜索鼓励用户采取更方便、更有效的方式找到房子,例如VR、VR等更方便、更有效的方法,以解决寻找房子看房子的需求。"用户完成应用程序中的VR、VR等低碳行为后,系统第二天将在"蓝海行动"的活动页面中生成碳能量,并通过"抓取能量"功能每天收集碳能量。当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他或她可以申请以个人或组合种子的形式种植树木。


  

据报道,用户交换的红树林幼苗将由龙海林业局浮宫林业工作站种植的北京企业家环境保护基金会申领,技术指导将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提供。本次活动的所有使用者将获得环境证书和海洋卫士公益奖章的电子版,随着低碳行为的增加,还将继续开放更多的环境奖章。


VR+"有助于低碳环境保护,工业增长率显著提高。


蓝海行动是壳牌公司通过 VR 技术帮助低碳经济、开展良好业务的又一有力措施。




壳牌公司如石事业部开发的“黑技术”应用工具,帮助用户进行房地产相关交易,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在网购渠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房地产交易具有交易量大、环节多、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在线下购房过程中,双方往往需要承担时间、交通、能源、通讯等成本;同时,传统的图文等房源形式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不仅降低了房地产交易的效率,而且增加了交易难度。以往的房地产经纪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Shell·Rushi 通过 VR 技术突破时空的局限,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让用户“看到网上看到的是离线的东西”,也可以选择理想的新家而不离开家。



VR 房屋观看功能是通过智能扫描设备的研发、VR 场景构建算法、三维重建和基于真实房屋的 Ai 技术的研发,有效地还原真实房屋的细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房屋真实空间的大小、方位、距离等空间信息,并可在 VR 屏幕上自由行走体验房屋质量;同时通过 VR 腰带视图,用户可提前与代理预约,实时在线互动。通过代理的实时通话和远程交互,用户可以实时体验房屋,获取更多房屋细节、周边环境、交通设施等配套信息。



VR 和 VR 的应用不仅节约了观看成本,而且还创新了行业的效率。受疫情影响,离线看房通道受阻。壳牌 VR 技术为消费者带来线上、线下的观看体验,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了通过 VR 看房甚至买房,这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服务业的在线智能化进程。2020 年一季度,壳牌平台上的券商和消费者共同推出 VR 观看 1800 多万次,比 2019 年四季度增长 13.5 倍;观看 VR 通话时间达到 50.7 万小时,比 2019 年四季度增长 80 倍。在这一“蓝海行动”中,壳牌的应用将积极奖励以 10 倍碳能启动网上“VR 随看”的用户,进一步降低离线看房、通勤的频率,传播低碳环保理念。




未来,空壳打房将进一步推动 VR 技术在房地产方面的深入应用,以实际行动促进行业在线流程的增长和效率,为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更好的购房服务体验。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国际中文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