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金融 正文

蚂蚁对IPO影响的背后:金融科技的大江大河和「大治」

2020-09-07 11:00   来源: 互联网

刚刚,蚂蚁集团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请,在上市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随着IPO文件的披露,这家金融科技巨头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到目前为止,蚂蚁已经覆盖了10亿用户,8000万家企业,与2000家金融机构有联系,各种商业数据可以说是惊人的。



在金融方面,从2017年到2019年,蚂蚁集团分别实现收入653.96亿元、857.22亿元和1206.18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82.05亿元、21.56亿元和180.72亿元。


2020年上半年,蚂蚁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725.28亿元和219.23亿元,再创新高。其中,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占总收入的60%以上。


作为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IPO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蚂蚁上市不仅是企业的"成人仪式",也是金融技术成熟的里程碑。


该企业从诞生到上市的成长,凝聚了中国金融科技的演进和金融科技的监管。


事实上,蚂蚁从宣布上市,到完成"辅导",再到提交申请,都可以说是快速的。闪电"上市与金融技术监管态度以及行业巨头的积极态度是分不开的。


有很多关于蚂蚁的文章,从商业、资本、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看。今天,我想从金融技术监管的角度来看看蚂蚁是如何"坠入爱河"的。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金融科技的监管思想和框架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这是商业、金融、科技和监督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博弈和共生过程。


商业的发展催生了新的金融需求,在科技的帮助下,创新的商业形态开始萌芽和发展,而这些新的模式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深化了与技术的融合。



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监管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发放了第三方支付和网上银行等新牌照,推出了QR代码支付和互联网贷款等新规则,并建立了新的基础设施,如Netlink和CreditUnion。


如果我们以蚂蚁集团的发展过程为线索,创新与监管之间的互动与呼应就更加明显。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蚂蚁上市背后不仅是企业的商业成功,也是中国式创新的成功,以及面对创新和监督所体现的智慧和宽容。


(与金融、科技和创新有关的许可证和政策十年总结)


企业演进与金融创新


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性,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滞后。


在这个强有力的监管领域,创新往往伴随着商业和监管的游戏。当然,只有那些通过时间考验、经过磨练的创新才有机会被正确命名。


其中最典型的是支付宝。它起源于电子商务生态的早期,为了解决交易信任和创新的安全交易机制问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第三方支付模式。


在正式发放许可证之前,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开始形成,监管机构已经为这种创新形式预留了足够的试用时间和空间。


划定红线、留出空间、重新制定规则和发放许可证,这种监管思维在过去十年里也贯穿于金融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如果我们追溯金融科技监管的起源,2010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


当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的货币政策正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周期,中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一些金融改革加快,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消费金融作为个人信贷市场的代表开始腾飞。


2010年初,中国前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即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金城和揭信被批准建设,这是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一个里程碑。


同年6月,阿里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贷款公司,将小额信贷和小额信贷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年6月,苹果在夏季推出iPhone 4,升级了iOS平台,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智能手机开始大规模取代功能电脑,Android和苹果系统逐渐成为主流,3G、4G的发展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不久,电子支付的发展重心从个人电脑转向移动电话,移动支付市场开始萌芽。


到2011年初,中国央行的网上支付银行间清算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今年年中,第一批第三方支付许可证被发放,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等开始为移动支付市场提供动力。


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奠定了金融科技后期发展的基石:电子支付和消费信贷,并正式获得了"准学生证书"的监督。


在官方的认可和推广下,电子支付和消费信贷蓬勃发展,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电子商务生态的发展,加速了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


百花齐放,基础建设


2013年,金融技术产业和监管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今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年",以余额宝的出现和比特币的激增为标志,科技力量和非金融力量开始在金融领域引发风暴和暴雨。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爆发,创新和创业的氛围正在上升,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金融和技术的融合也在加深。



很快,到2014年,许多创新形式的创新都获得了监管自由通行证。其中包括QR代码支付、相互保险试点以及私人银行试点。


QR代码支付的含义不需要重复,它完全打开了移动支付的市场红利,开辟了在线和离线业务的空间。


相互保险和私人银行的登陆,打破了保险业和银行业这两个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漏洞。


其中,网上银行第一批私人银行WeBank被设为网上银行的0家网点,这是金融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集中体现,也是金融创新监管的重要突破。


一般说来,这是百花盛开的舞台,虽然出现了很多混乱,但金融技术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一所显赫的学校。


与金融技术相关的监管,从单一创新业务的合规,到基础设施建设等更系统的管理。


其中,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2017年网通结算有限公司(简称"NetLian")成立,2018年白航信用信息有限公司(又称"信用社")成立。


监管从行业自律、支付清算和信用制度三个方面建立了一套新的金融基础设施,为加快金融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特许金融机构加快了变革步伐,金融科技公司也纷纷调整自己的定位,双方立即进入了分工与合作的新阶段。


一个标志性事件:在2017年1月于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蚂蚁集团董事长景贤东表示,蚂蚁宁愿用Techfin而不是金融科技来定义自己。


他强调蚂蚁的定位,"金融的核心是管理风险。Techfin利用技术和数据能力帮助金融,为普通消费者和商人服务,并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今年,巴季金融科技巨头还与四家国有银行--工业、农业、中国和中国--签署了战略协议。


与过去在渠道和商业层面的合作不同,这波"婚姻"浪潮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更侧重于总体能力的互补性,特别是在技术层面。


产业管制与灵活监管


自2018年以来,金融"强监管"已成为主旋律。在金融科技市场,产业监管与开放创新齐头并进。



一方面,P2P和现金贷款整顿工作不断深化,数据收集业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整顿。


另一方面,金融技术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效益方面的价值日益突出,从金融机构到互联网巨头都增加了对金融科技的投资。


然而,就监管而言,现阶段面临的更大挑战是金融技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所涉及的主体和范围也在扩大,这使得监管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和敏感。


与国外的科技巨头相比,中国的高科技已经渗透到了金融领域。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他们通过直接申请或投资股票来发放各种金融许可证。


互联网巨头在金融科技领域,如场景、数据、技术、金融等,在交叉发展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融合越来越深,强者永远是强者。


2018年年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BIS)联合发表了一份题为"金融技术巨头和公共政策挑战"的报告。


这份报告首次提到了国际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引发了金融稳定、数据保护、公平竞争等问题。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金融科技监管再次走在前列。


就在这份报告发表之前,蚂蚁集团是第一个在2018年5月作为金融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代表参加第一次财务控制试点的公司。


几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7月,央行宣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而BigTech的财务控制道路也开始走上正轨。


尽管在短期内,金融科技巨头将在监管政策的影响下受到短期整顿和痛苦的影响,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对他们身份的正式认可。


一个更积极的迹象是,在2019年8月,中国央行发布了"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发展计划"(2019-2021)。

金融科技,IPO,上市,金融科技

三年计划"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下一阶段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主任李炜在接受"金融与经济杂志"采访时谈到金融创新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既不能盲目地鼓励创新,也不能"一刀切"地遏制创新的活力。


因此,我们积极实践灵活监管的理念,不仅要加强审慎监管,把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且要增强监管的包容性,释放金融创新和发展的势头。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监管的最新态度,而"灵活"监管的制定无疑也给金融科技企业更大的试水空间。


可以预见,随着商业、金融、科技创新与融合的深化、演进和演进,金融监管在未来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游戏和共生关系,我们才能不断突破边界,走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国际中文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