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走红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2020-08-13 16:29 来源: 互联网
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年轻人的T恤衫和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民歌的美妙动听,响彻南北的珍贵文化遗产正通过网络传递给人们。根据葵福官方公布的数据,该平台每3秒就有1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视频。2018年,共有252万用户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60%以上的制作人是90后,通过网络媒体的碎片化传播非遗文化,既契合了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又强化了非遗艺术的精髓和真实性。
无论是绍兴黄酒,清脆可口的烤驴肉,清淡鲜美的金华火腿,清脆爽口的涪陵榨菜,酸辣的蜗牛粉和羊肉馒头,这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始终是大家和代代相传。
蜗牛粉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子淇制作蜗牛粉的视频背后,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材料并进行评估。分享调查制作过程,李子淇说,她去柳州吃了不下20家蜗牛粉店,还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艺术家进行了交流。有网友说,李子淇的视频“包含了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让我们越来越接近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
责任编辑:fafa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国际中文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精彩推荐